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

智库制度

2021-12-14

1721

辽宁省教育厅文件

辽教发〔201871

 

 

 

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

 

(试 行)

 

为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41号)和《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加快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1811号)精神,提升高等学校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加强自身内涵式发展建设,省教育厅决定开展高等学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国家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需求,聚焦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开展高层次的应用对策研究和战略咨询,提供长期的智库支撑,有效服务党和政府的决策,着力提升高等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促进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三位一体能力的整体提高,不断增强高等学校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特别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中的贡献度。

二、建设目标

新型智库建设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依托高等学校优势和特色,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质资源,完善总体布局,充分发挥高校智库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和作用。重点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集成优势的新型智库机构;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提高应用研究项目质量,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以及急待解决的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拓展成果转化渠道、搭建高端发布平台、打造高校智库品牌,着力提升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到2025年,分批次建成20个左右支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新型智库,力争5-10个高校智库进入省级重点新型智库建设范围,力争3-5个高校智库进入国家级高端智库建设体系。

三、建设方式

1.建设基础

申报建设智库原则上应在以往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建设,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如下方式:

1)整合现有优质资源。2011协同创新中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基地建设为基础,重点打造一批具有辽宁特色的省级优质智库,并支持和鼓励其建设成为国家级智库。

2)拓展相关平台功能。依托自然科学学科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和各级各类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拓展其功能,力争成为面向国家和国际重大科技战略问题的国家级智库;面向行业、产业科技发展的战略研究中心;面向区域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特色政策咨询机构。经过建设,使得上述科研平台同时成为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2.申报条件

高等学校申报智库应具备以下条件,其中(1)(2)为必备基本条件:

1)团队及决策咨询渠道建设。已具有较好的团队,且建立了稳定的决策咨询渠道;

2)负责人条件。智库负责人一般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立场坚定、视野开阔、掌握政策、熟悉情况,在所申报智库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威望、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较强的决策咨询研究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现任学校主要领导一般不作为智库负责人;

3)成果积累。智库成果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且已有一批成果(十二五以来近6年的主要成果)被省级以上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并被省级以上职能部门采用;

4)机构要求。具有相关的研究院(所)、中心、基地等实体机构支撑;

5)合作研究机制。已与国内外高水平智库建立良好交流合作研究机制。

6)协同创新机制。高校牵头,需协同相关科研单位、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共同联合组建智库,广泛聚集各类智慧要素和创新要素,提升智库建设的实践性、创新性和应用性。

7)聘请顾问。须有行业、产业战略性科学家作为顾问,并实质性、稳定开展相关工作。

四、建设任务

1.建立柔性人才流动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围绕任务和项目要求的人才柔性流动运行机制,条件成熟情况下,鼓励高等学校智库核心专家到政府部门和国内、国际相关组织挂职任职。聘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参与高等学校智库研究工作,形成政产学研用之间人才交叉流动的良好格局。

2.加强平台建设,提高研究咨询能力。强化数据库、资料库和网站的建设,鼓励与政府、行业等相关部门共同分享数据资料,加强基于数据分析的研究咨询能力。

3.举办高端论坛,拓宽决策咨询渠道。通过定期举办有影响的高端论坛,帮助研究人员培养政治和问题敏感性,建立与政府部门、媒体和社会等的良好沟通渠道。

4.采取多种成果公布方式,实现成果转化。定期通过论坛、论文、出版物、权威性研究报告、咨询报告等方式来公布成果,并加强对外宣传。每年至少向教育和智库建设依托平台主管部门提供3份左右相关领域的咨询报告,且其中相关内容至少1份被省委、省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予以采纳。

五、组织管理及条件保障

    1.鼓励协同建设。支持高等学校不同学科联合组建研究团队,主动加强与政府研究机构、社科院、科学院、工程院,以及民间智库等的合作,强化高等学校之间及高等学校内部的交叉合作。

2.改进科研评价。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把解决国家和辽宁重大需求的实际贡献作为核心标准,完善以贡献和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评估办法,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机制。

3.改革支持方式。建立后期资助方式,对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专家、团队和科研成果,可额外申请省教育厅相关人才、团队和项目支持计划,经审定,可给予后期持续支持。密切跟踪重大需求,与实际工作部门合作确定项目选题,设置智库项目专项计划,改进课题立项和结题制度,提高项目设置的针对性、实效性。

4.加强基础建设。高等学校应为智库提供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设立专门的机构、人员和必要的运行经费,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开展主题网站、信息库等建设,加强日常管理,为参与智库研究的专家提供良好的工作保障和服务支持。

5.开展年度评估。实行“有进有退、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制度。申报获得批准的智库,将于下一年进行年度评估,评估指标体系由三级指标构成,分为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中,核心指标A*4项)是必达标项,重点指标和基本指标达标6项以下者,为年度评估不合格智库;重点指标A6项)达标5项以上,基本指标B9)项达标6项以上者,为年度评估合格智库;重点指标A6项)全部达标,基本指标B9项)达标8项以上者,为年度评估优秀智库。

我厅将在对各个智库进行年度评估的基础上,发布年度评估报告。

 

附件: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辽宁省教育厅科技与信息化建设处拟文       2018928日印发

                                                      

附件

 

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类型

完成情况

机构支撑

具有相关的1个以上研究院(所)、中心、基地等实体机构支撑。

A

 

 

为智库建设提供专门的办公场地,必要的运行经费(每年不少于5万元),建立有效运行机制。

A

 

 

智库负责人一般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立场坚定、视野开阔、熟悉情况、掌握政策,在所申报智库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威望、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较强的决策咨询研究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现任学校主要领导一般不作为智库负责人。

A*

 

开展主题网站、信息库等建设,加强日常管理,为参与智库研究的专家提供良好的工作保障和服务支持。

A

 

 

交流合作

与国内外高水平智库建立良好交流合作研究机制。

B

 

1名以上行业、产业战略性科学家作为顾问,并实质性、稳定开展相关工作。

B

 

团队建设

遴选确定立场坚定、理论深厚、掌握政策、联系实际的专家,建立一支10人以上的学校咨政研究核心团队,学校给予长期稳定支持。

A*

 

人才流动机制

鼓励学校每年委派1名以上智库核心专家到政府部门和国内、国际相关组织挂职任职。

B

 

聘请1名以上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参与高等学校智库研究工作。

B

 

 

 

政策咨询

强化数据库、资料库和网站的建设,鼓励与政府、行业等相关部门共同分享数据资料,提高基于数据分析的研究咨询能力。

A

 

 

高端论坛

每年举办1次有影响的高端论坛,帮助研究人员培养政治和问题敏感性,建立与政府部门、媒体和社会等的良好沟通渠道。

A

 

 

成果发布

定期通过论坛、论文、出版物、权威性研究报告、咨询报告等方式来公布成果,并加强对外宣传。

A

 

每年至少向教育和智库建设依托平台主管部门提供3份左右相关领域的咨询报告,且其中相关内容至少1份被省委、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予以采纳。

A*

 

协同建设

主动加强与政府研究机构、社科院、科学院、工程院,以及民间智库等的合作,联合组建研究团队,团队成员中校外成员不小于2人。

B

 

科研

评价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出台以贡献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估办法,把解决国家和辽宁重大需求的实际贡献作为核心标准。

A*

 

 

 

 

项目评价机制

努力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实现内涵发展。

B

 

成果转化

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机制,有效服务党和政府决策。

B

 

特色

项目

智库特色项目

开展智库建设改革与创新,并取得显著成果,其经验在全国或全省得到一定推广。

B

 

其他

能够推动智库建设工作的其他有特色的项目。

B

 

 

 

 

 

上一条: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新型智库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下一条:高校高端智库联盟公约